在Excel函数中,SUMPRODUCT函数是容易被忽略的效率神器,从基础的乘积求和到复杂的多条件计数,它都能高效完成。今天就通过案例带大家系统掌握SUMPRODUCT函数。
一、语法解析
SUMPRODUCT的核心作用是“返回对应数组的乘积之和”。
语法为=SUMPRODUCT(array1,[array2],...),最多支持255个数据区域。
- 关键注意点:所有参数的数据个数与方向必须一致(如均为5行1列),否则会返回#VALUE!错误。
- 另外,Excel有个重要规则:逻辑值TRUE=1、FALSE=0,这是SUMPRODUCT实现条件计算的核心,记住即可直接用。
二、核心用法
1.常规乘积求和
若要计算“单价×销量”的总金额,直接引用两列数据:=SUMPRODUCT(B2:B7,C2:C7)。
原理:先计算每一行“单价×销量”的乘积,再对所有乘积求和。
2.条件计数
单条件:比如计算“商品订单数”,公式=SUMPRODUCT((C2:C20=F3)*1)。
多条件:计算“深圳地区且牛仔裤的订单数”,公式=SUMPRODUCT((B2:B20=F7)*(C2:C20=G7))。
原理:条件成立返回TRUE(1),不成立返回FALSE(0),相乘后求和即得符合条件的数量。
3.条件求和
- 单条件:如算“行政部薪资总额”,公式=SUMPRODUCT((部门列=“行政部”)*薪资列)。
- 多条件:如算“成型车间2级员工薪资总额”,公式=SUMPRODUCT((部门列=“成型车间”)*(级别列=2)*薪资列)。
原理:用条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行,再与薪资列相乘求和。
三、进阶技巧:解决复杂场景
1.快速排序
想给数据排名,用=SUMPRODUCT(($B$2:$B$11>B2)*1)+1。
原理:先算“比当前值大的个数”,加1就是当前值的排名。
2.转换表格维度
将1维表转2维表,公式=SUMPRODUCT(($A$3:$A$23=$F4)*($B$3:$B$23=G$3)*$C$3:$C$23)。
原理:用两个条件定位行和列,本质是多条件求和,通过绝对引用控制维度。
3.双向求和
如算“项目D的人工费”,公式=SUMPRODUCT((项目列=“D”)*(费用列=“人工费”)*数据区域)。
原理:横向+纵向双条件筛选,精准定位求和范围。
四、特殊场景:隔行隔列求和
- 隔列求和(如偶数列):=SUMPRODUCT((MOD(COLUMN(数据区域),2)=0)*数据区域)。
- 隔行求和(如偶数行):=SUMPRODUCT((MOD(ROW(数据区域),2)=0)*数据区域)。
原理:用COLUMN/ROW获取行列号,MOD判断奇偶,筛选后求和。
结语
SUMPRODUCT虽在计算大量数据时效率略低,但胜在功能全面、公式简洁,能解决VLOOKUP难以应对的多条件问题。掌握以上用法,你就能用它处理Excel中80%的计算需求,真正提升数据处理效率。
评论 (0)